诸遂良 褚遂良简介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诸遂良,以及褚遂良简介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著名书法家诸遂良的作品有哪些

褚遂良,唐朝著名书法家。他的书法,初学虞世南,晚年取法钟繇、王羲之,融汇汉隶,丰艳流畅,变化多姿,自成一家。与欧阳询、虞世南、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。相传虞世南死后,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。魏征称赞说:“褚遂良下笔遒劲,甚得王逸少体。”魏征认为,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,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。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《孟法师碑》、《雁塔圣教序》、《伊阙佛龛》。 主要代表作 《倪宽赞》[1]  《倪宽赞》墨迹,传为褚遂良书(亦有人认为是欧阳询书),真伪尚无定论。然此书颇得褚书三昧。楷书50行,共340 字。宋赵孟坚评论此帖说:“容夷婉畅是河南晚年书。”明杨士奇评云:“评者认为字里金生,行间玉润,法则温雅,美丽多方。”而詹景凤则谓:“燥而不润,觅贬天趣。”此帖原迹现在台湾。 雁塔圣教序 亦称《慈恩寺圣教序》。凡二石,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。前石为序,全称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,唐太宗李世民撰文,褚遂良书,18行,行42字。后石为记,全称《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》,唐高宗李治撰文,褚遂良书,20行,行40字,文右行。 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,逆起逆止;横画竖入,竖画横起,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,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。唐张怀瑾评此书云:“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,铅华绰约甚有余态。”秦文锦亦评曰:“褚登善书,貌如罗琦婵娟,神态铜柯铁干。此碑尤婉媚遒逸,波拂如游丝。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,摩勒之精,为有唐各碑之冠。” 阴符经大字墨迹,传为褚遂良书。纸本,楷书96行,共461字。传为褚遂良所书的《阴符经》尚有小楷和行 书两种刻本流传于世,字迹皆很小,难窥庐山面目。此帖大盈寸,末题:“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书”。很有可能是唐代学褚书的伪作。即便如此,大字《阴符经》也不失为书法精品。此帖不但具备了褚体楷书的特点,还与“唐人写经”极其相似行笔起落多参以写经 史,写得自然古朴。元杨无咎云:“草书之法千变万化,妙理无穷。今褚中令楷书见之,或评之云,笔力雄瞻,气势古淡,皆言中其一。”石皆为 楷书,万文韶刻。现所选为前石拓本。《雁塔圣教序》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 书风格的作品,字体清丽刚劲,笔法娴熟老成。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 了老年,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。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, 虞的长形字,创造了看似纤瘦,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。

褚遂良的书法特点是什么?

一、笔法诸遂良的特点诸遂良

1、点画。用笔灵活多变诸遂良,方圆兼施,融中锋、侧锋、露锋、藏锋等于一体。

2、钩画。此碑钩法具六朝法度,形状多变,质朴饱满,要避免轻佻。

3、折画。有方折和圆折两种,提按过渡、转锋换笔,须自然连贯。

4、点画。有斜点、圆点、竖点、垂点、挑点和各种组合点。书写时,充分表现各种点法的笔势。斜点如高峰坠石;圆点凝重圆满;竖点多弯头取势,别具姿态;垂点有如水滴,活泼灵动;挑点气势连贯,极富行书意趣。

5、横画。横画分为长、短两种。长横,逆入、涩行、紧收,中段上鼓,形成弧状,有弹性;短横,切笔入纸,铺毫运行,轻收,线条凝练。

6、竖画。竖有长短、曲直、垂悬各式,皆需挺拔劲健,力运末端。

7、提画。提画是挑点的延长,要控制力度,不可软弱。

8、撇画。长撇,起笔不宜过重,行笔稍按,力送撇尾;短撇,重顿起笔,棱角分明,短促有力。

9、捺画。古意十足,尽显汉隶遗韵,由轻至重,一波三折。

二、书法结构特点诸遂良

1、褚遂良在书法结构上面的最大特点是扁方,为后世书风的演变埋下诸遂良了伏笔。变长为扁,宽绰疏朗。

2、结构特点:虽然其楷书笔法和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,但并不程式僵化,其结构的端正、灵动、宽绰、遒美。

3、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,唐楷的“法度”,是后世无法企及的,但有一个别例,那就是褚遂良。妍媚为主,体态多变。

4、从用笔和结构两方面都有表现,所谓用笔生结构,用笔的提按、转折换锋等方面的灵活多变,导致结构的婀娜多姿。

5、以行入楷,呼应连贯。行书笔法的渗入,加强了点画间的内在联系,通过连带、遥接、顿挫,使孤立的点画互有往来,生机盎然。

扩展资料:

褚遂良的书法艺术成就:

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主要有《伊阙佛龛碑》、《孟法师碑》、《房玄龄碑》、《雁塔圣教序》。 [

褚遂良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,史称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、史陵,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,终法为“二王”(王羲之和王献之)且融会贯通汉隶,自创一体,所以被称为“初唐四大楷书家”之一,“欧、虞、褚、薛”,人称“褚体”。

参考资料:褚遂良(唐朝政治家)_百度百科

褚遂良这三个字怎么读

褚、遂、良诸遂良的读音是chǔ、suì、liáng诸遂良

褚,古代称兵卒为褚(念zhě)。念zhǔ时,有囊袋,储藏等含义。遂,意为顺利,如意,成功。良,良字的意思较多,主要有良好、杰出、优秀、贤良、善良、温良、和悦等。意义优美。

褚遂良是三朝老臣,为什么李治要赐死他?

诸遂良是三朝老臣,并且对朝廷都非常的忠诚的。后来随着李治当政,李治要废后立后的事情遭到他反对。此事情之后诸遂良就开始了被流放贬官的生活,晚年的时候带着遗憾离世。

诸遂良在李世民在世的时候,李世民是非常的欣赏他的。并且在李世民离世之前,还把他和长孙无忌一起叫到宫殿里面私聊。让他们好好的辅助李治治国,有他们的辅助他才安心离去。可见当时他的地方是多么的高。而随着李世民离世,李治当上了皇位,他的官职也在提升。李治对他也是比较欣赏,但是在一次李治要废后重新立后的事情。得到了他的极力反对,就开始阻拦李治废后。但是李治一意孤行,甚至以家中事情轮不到他管为由。最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执行了废后立武则天为后。

随着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,诸遂良就成了武则天的眼中刺,武则天想要把诸遂良除去。但是毕竟诸遂良是辅助了唐朝三代的元老。并且的在朝中也是非常的有威望的,想要直接除去是比较困难的。因此武则天就开始对着李治吹枕边风。而李治也因为之前废后的事情对诸遂良心怀不满。最后随着武则天有意的暗示以及诬陷。最终一步步被贬。

到了最后随着诸遂良被贬地位越来越低下。他感到非常的绝望,甚至含着泪写下了陈情书给李治。但是为时已晚,那时朝中的权势已经基本上在武则天的掌控之中了。而得不到回应的他,只能在远处黯然神伤最后带着满身的遗憾离世了,那时他离开的时候年纪也63岁了。

褚遂良怎么读?

“褚遂良”诸遂良的读音为诸遂良:[chǔ suì liáng]。 释义 褚遂良[chǔ suì liáng]:人名诸遂良,褚遂良(596-659年),字登善,杭州钱塘(今浙江杭州市)人,祖籍阳翟(今河南禹州),唐朝政治家、书法家。 代表作品 1、《帝京篇》 2、《太宗哀册》 3、《潭府帖》 4、《褚遂良书》 5、《赐观帖》 6、《六月八日帖》 7、《草书阴符经》 8、《度人帖》 9、《褚中令》 10、《乐志论》 11、《枯树赋》 12、《清娱墓志铭》等等。

写到这里,本文关于诸遂良和褚遂良简介的介绍到此为止了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