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善长简介 朱元璋简介

今天给各位分享李善长简介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朱元璋简介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
李善长是好人还是坏人?

有好有坏。

评定一个人不能单以好坏来单纯的分黑白李善长简介,主要看他对历史的作用是起的推动作用还是阻碍李善长简介,对百姓的功过如何李善长简介?总体来说李善长协助朱元璋驱除暴元李善长简介,统一中国,发挥了很大作用。只是后来立场不稳、不太能识时务知道进退,最终下场不是很好。

李善长简介李善长简介

李善长,字百室,定远人。 从小就喜爱读书,有智慧和谋略,通晓法家李善长学说,预计事情,大多被他说中 。

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时候,李善长前往迎接拜见。朱元璋知道他是当地年高有德之人,并对他以礼相待,并将他留下掌管文史书籍 。

朱元璋曾经神情从容地问李善长:"天下之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?"他回答说:"秦末战乱之时,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。

他生性豁达大度,知人善任,不胡乱杀人,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业。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,国家四分五裂。倘若效法汉高祖,天下便可轻易平定!"朱元璋称赞他言之有理。

明朝大臣李善长简介

李善长(1314年—1390年)李善长简介,字百室李善长简介,濠州定远(今安徽定远县)人。明朝开国功臣。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李善长简介,后投靠朱元璋李善长简介,跟随征战,出生入死,功劳颇多,比肩汉代丞相萧何。

洪武初年任左丞相,后封宣国公,奉命监修《元史》,编写《太祖训录》、《大明集礼》等书。

洪武三年(1370年),授号“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”,晋升特进、光禄大夫、左柱国、太师、中书左丞相,进爵韩国公,年禄四千石,子孙世袭,可谓位极人臣。

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,以胡惟庸党追问,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,年七十六岁。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。

求明朝历代宰相

明朝宰相共有4位:

李善长

(一)左丞相李善长 :

洪武元年到四年(1368-1371)。

李善长(1314—1390)明朝开国丞相。字百室,汉族,定远(今属安徽)人。少读书有智谋,策事多中。元末迎谒朱元璋,从下滁州,为掌书记。拜右相国,被朱元璋称为“在世萧何”,他在朱元璋最势微的时候投奔而来,一直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,成为前线将士风扫残云的“发动机”。洪武初任左丞相,封韩国公。四年致仕。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。二十三年,以胡惟庸党追问,一门七十余人被杀。

徐达

(二)右丞相徐达:

洪武元年到四年 (1368-1371),迁左丞相 。

徐达(1332—1385)字天德,濠州钟离(今安徽凤阳东北)人,明朝开国军事统帅。出身农家,少有大志。1353年,徐达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,隶朱元璋。取滁州(今属安徽)、和州(今和县)等地,智勇兼备,战功卓著,位于诸将之上。徐达一生追随朱元璋征战南北,战功赫赫。作为一名杰出的将领,徐达不仅具有优异的军事才能,而且具有许多优秀的品德。他严于律己,能与士卒同甘共苦。

汪广洋

(三)右丞相汪广洋:

洪武四年到六年(1371-1373),左丞相。

洪武十年到十二年(1377-1379), 任右丞相,十二年赐死。

汪广洋(? ~1379)字朝宗,汉族,江苏高邮人,明朝洪武时期官员。明初诗文家。字朝宗,高邮人。流寓太平(今安徽当涂)。元末进士。

胡惟庸

(四)右丞相胡惟庸:

洪武六年到十年(1373-1377),十二年赐死。

胡惟庸(?-1380年),濠州定远县(今属安徽)人。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。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,颇受宠信,任丞相。后因被疑叛乱,爆发了胡惟庸案,遭朱元璋处死,随后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,此案牵连甚广,连诛几万人。

公元1380年,朱元璋罢除丞相,废中书省,创立“内阁制”。从此中国再无宰相一职。

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?

一、原因:

李善长李善长简介的势力逐渐扩大李善长简介,朱元璋为了铲除后患李善长简介,保障自己的孙子,继位的合法权利不得以,才杀了他。

开国初期,有人说了这么一个词“骄兵悍将”,那些昔日与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人,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,依仗自己的战功胡作非为,如欺压百姓,抢占民女等,所以不得不管束。还有一个故事,据说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立为太子,此人心肠很软,对朱元璋大杀功臣不满,后来朱元璋就递给朱标一根荆棘,朱标看到这满是刺的荆棘根本不敢接,于是朱元璋就用手将上面的刺一个个的拔下,然后递给太子朱标,说:“你现在敢接了吧。这骄兵悍将就如这荆棘上的刺,我今天杀这些骄兵悍将,以后就可以把一个太平的天下交给你……”

二、人物简介:

李善长(1314年-1390年),字百室。凤阳定远(今属安徽)人。明朝开国功臣。

元至正十四年(1354年),朱元璋经略滁阳(今安徽滁州)时,经丁德兴引荐随之起义,留为掌书记(军政机要秘书),预机谋,至馈饷,甚见亲信。论功被封为宣国公。裁定明初制度,监修《元史》。洪武三年(1370年)进左丞相,封韩国公,予铁券。四年以疾致仕。

胡惟庸以李善长推荐,被擢为太常寺少卿,后为丞相,两人往来甚密。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胡惟庸案发。二十三年(1390年),李善长以胡党获罪,谓其元勋国戚,知逆谋不举,狐疑观望,心怀两端,大逆不道,连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律处死。朱元璋手诏条列其罪,传著狱辞,为《昭示奸党三录》布告天下。

胡惟庸案是指洪武十三年爆发的诛杀宰相胡惟庸事件,随后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,此案牵连甚广。

洪武十三年(1380年)正月,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,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。朱元璋欣然前往,走到西华门时,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,急不能言,拼命指向胡家。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,立即返回,登上宫城时,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,墙道都藏有士兵。太祖大怒,以“枉法诬贤”、“蠹害政治”等罪名,当天处死胡惟庸、陈宁等。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,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,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,史称胡惟庸案。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,诛灭直到洪武二十五年。

洪武十八年(1385年),有人告发李存义与其子李佑,曾同胡惟庸谋逆。洪武十九年(1386年)明州卫指挥林贤通倭事发,经审讯得知,是受胡惟庸指使。李善长为了大兴土木,向信国公汤和借用卫卒三百名。汤和暗中向朱元璋报告。朱元璋颁敕李善长以“元勋国戚,知逆谋不举,狐疑观望怀两端,大逆不道”,其妻等七十余人被杀。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、费聚、赵雄三名侯爵,曾串通胡惟庸“共谋不轨”。宋濂的孙子宋慎亦受牵连被杀,宋濂本人贬死四川茅州。朱元璋特地颁布《昭示奸党录》。

晚明学者钱谦益说:“云奇之事,国史野史,一无可考。”《明史》说“惟庸既死,其反状犹未尽露”。胡惟庸被杀,朱元璋罢左右丞相,废除中书省,其事由六部分理,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。内阁大学士只有“票拟”,先送太监,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。从此中国再无宰相一职。事实上,早在洪武十一年(1378年),朱元璋就命令以后臣下上奏书,不许“关白”中书省(大臣奏事时,中书省不必知道)。洪武十三年(1380年)废除丞相制度之举,只是不许“关白”中书省的延续,意思是大权独榄,集自古以来皇权、相权于一身,从此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。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六月,太祖御奉天殿,敕谕文武群臣说:“自古三公论道,六卿分职。自秦始置丞相,不旋踵而亡。汉、唐、宋因之,虽有贤相,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。我朝罢相,设五府、六部、都察院、通政司、大理寺等衙门,分理天下事务,彼此颉颃,不敢相压,事皆朝廷总之,所以稳当。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,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,文武群臣即时劾奏,处以重刑。”

李善长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朱元璋简介、李善长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

评论